【影响】金诃藏药五位一体单位——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卓玛专访
没想到这一试,就是十年。
那时候这个博物馆还没有建成,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,都是外行人,所有西都要重新学起。十年前的情境,仿佛在卓玛的脑一幕幕重现。
那是契机,也是机缘。
传统博物馆偏重收藏和研究,讲解员往往被视为一般服人员,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会背书的留声机,而随着博物馆的现代化转型,社会教育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,讲解员的作用日益突出,地位逐渐提升,讲解员自身也在发生变化。以前的讲解员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行了,而现在对讲解员的基础条件和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。80名应聘讲解员的面试者,最后只留下了几名。而能持续坚守的,除了对藏文化藏医药文化的热情,还需要极大的刻苦付出。在正式工作前,卓玛把著名的四部医典通读了一遍。也就是那时候,卓玛才知道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,这其蕴含了太深刻的内容与知识,根本不是通读几遍就能了解的。
她称在博物馆这十年,是她学的十年。从一开始由青海高校该领域教师指导专家的培训,到在家的自学,卓玛仍旧认为自己仅仅只是了解了藏医药文化的表面。而与游客的交流探讨,则每一刻都对她的知识进行了提升。
现在的游客与以前不一样了,他们的知识丰富,很多甚至是行业内的专家,从他们的身上,我能了解到更多。卓玛说道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那种传播文化的感觉。从的志愿是当一名教师的卓玛称现在的自己超额完成了心愿。我喜欢跟游客交流的感觉,尤其是看到别人因为我的讲解而获取知识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而这种知识,还是卓玛本民族的文化。那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责任感,深深印刻在她的心底。特别是,很多自内地的游客不了解藏文化藏医药文化,他们对此可能有一些误解和误区,我的职责也是消除这些误解。
卓玛表示,通过这样的专业台,她可以专业解答游客们的疑问,让他们重新了解藏医和藏文化。在藏药当,我们会看到有很多重金属的成分。许多游客会觉得这个藏药能吃吗?这个药劲太大了,不能吃吧。卓玛说,这是很多游客的疑问,她会解释青藏高原的植物和内地是一样的,只是生长期不一样,反而对内地人的疗效比较明显,因为他没有生抗体。而重金属并不是简单加工就加入药物的,它要通过复杂的炮制工序。藏医很系统,它是四大传统医学之一,有几千年的历史,非常有科学性系统性。
这个博物馆,每个游客可能只会一次,如果这仅仅一次都不能让他们了解藏文化和藏医药文化的话,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。也就是这种责任感,让她完全忽略了这份工作的艰辛她没有双休日节假日,因为那是游客最多的时候。她的手机需要24时开机,时不能离开青海省,因为时常会有紧急任。
卓玛甚至把自己在西宁市市心的家搬到了博物馆附,只为了可以更节约时间,把省下的时间用于学更多藏文化领域的知识。她的父母随她一起搬到了博物馆附,并且从心底十分支持女儿的这份了不起的工作。
确实,老一辈的藏族人虽然了解藏文化的俗,也会去看藏医,但是他们可能并不太了解这背后的源头,没有深究过其的内涵。卓玛除了为游客讲解,也会为身边的亲人朋友们,仔细讲解藏文化与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现在了解藏文化的藏族年轻人越越少了,我希望他们能懂得更多。作为藏族人,应该有这样的意识。每一年,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都会招收大学生志愿讲解员,而给他们培训,看他们一点一点了解更多的藏文化藏医药文化,是卓玛每一年最开心快乐的时光。
博物目前收藏文物件,其有长达618米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堪称藏文化百科全书的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。画面达1545方米,上有唐卡700多幅,内容博大精深,堪称藏文化的百科全书,从策划到完成历时长达27年。当说起这个气势恢宏,令人叹为观止的镇馆之宝的时候,卓玛的眼睛都透出激动的光芒。她把每一幅图的内容都背了下,并且反复地看,每一个细节都有非常多的可推敲之处。
有些游客甚至比我自己还要认真,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,还有很多需要下功夫学之处。卓玛提到去年博物馆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外老奶奶,她一个人看展,除了听讲解员讲解不断问问题外,她还持续一时间,每天到博物馆,学每一件展品的历史文化。这种对文化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让卓玛感动。能将自己民族的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人,令卓玛感到格外的自豪。相比这种自豪的感受,每天朝九晚六的上班时间长期解说导致的咽炎职业病,根本都算不上什么。就是这样的精神,让卓玛在十年的时间里,成为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首屈一指的讲解员。每次家领导人莅临参观,与之陪同讲解的都是这样一个为自己的民族自豪,为自己的工作骄傲的美丽姑娘卓玛。
我非常非常热爱这份工作,这是我人生第一份职业。卓玛用了两个非常强调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喜爱。
我作为藏族人民,可以介绍自己民族的文化,这是非常自豪骄傲的。还有这种文化被很多人误解,甚至自己民族的人都不是特别了解,我就觉得更需要去学它,传播它。
在说完这些话的时候,卓玛微笑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藏服,和衣服上别着的金色名牌。她知道,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讲解员这个标签,是她的职责,也是她的使命。